两百多年前,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。

两百多年后的今天,我们正站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转折点。随着智能化和5G时代的加速推进,全球商业格局正在被重构。在这个过程中,国家、企业和个人,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。

硅谷著名投资人吴军博士指出,面对新的浪潮,摆在我们面前只有两个选择:要么,加速发展,成为前2%的人;要么,观望徘徊,最终被淘汰。

那么,对于企业而言,该如何在时代浪潮中把握市场机会、吸引和保留核心人才?对于HR和个人来说,又该如何做出调整,以适应新环境需求呢?

为此,领英中国人力资源负责人张竞义女士专访亚信科技CHO庞白雁女士,为我们带来她的见解和观点。

 

智能时代下的人才挑战

 

在2020年7月召开的第19届中国互联网大会上,时任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,要加快5G、工业互联网发展,推动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,加快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,不断培育新增长点、新动能。

智能时代,各行各业都在加速进行数字化转型,而对于本身就处于高科技领域的企业来讲,能否及时把握时代机遇,找准自己新的定位和优势,更是关乎未来的生存和发展。在这个过程中,人才,无疑将再度成为决定成败的胜负手。

领英与清华大学于2020年发布的《全球数字人才发展年度报告》也指出,数字人才已渗透各个行业,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。这类人才的短缺,将影响区域、行业和企业的未来发展。

 

 

根据领英大数据洞察(LinkedIn Talent Insights)的会员数据,目前全球具备云计算的人才达四百多万,较上一年增长了9%;美国、印度和英国是该类人才数量最多的三个国家。中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,在云计算人才储备方面,显然有些捉襟见肘。

此外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《5G社会影响》数据,到2030年,中国5G人才缺口也将高达800万个。中国以及中国的企业,任重而道远。

作为第一批在美国上市的中国高科技公司,已成立28年的亚信科技是国内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的龙头企业,在IT服务和解决方案领域,有着举足轻重的市场地位。2019年,亚信科技提出 “一巩固、三发展”的全新战略方向,在保持传统业务稳步向前的同时,加快5G、数字化运营、垂直行业与企业上云等新业务板块的探索和发展,力争在五年内打造百亿企业。

企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人才争夺战,与市场争夺战同样严峻。

对此,庞白雁指出,亚信科技立足优势领域、拓展全新领域的战略决策,一方面为公司业务带来新突破,使公司多元化发展;另一方面,在引进高端技术人才时,公司也具备更广阔视角和更多可能性。

 

“亚信科技人才观”:
筑牢技术基底,“动态”锚定核心人才

 

人才对业务推动的重要性,不言而喻,但想要真正让人才策略及时、精确地匹配企业战略,绝非易事。

领英中国人力资源负责人张竞义在采访中就谈到,越是在快速发展的行业,人才越具有关键作用。拥有好的人才、好的人才策略,可以彻底改变企业的竞争局面、甚至改变赛道,但人才策略不应只是落在书面的文件上,而应是贯穿在日常工作中的体系性实践。

亚信科技CHO庞白雁也指出,企业的人才战略十分重要,在理想状态下,人才战略应经过反复讨论,以确定文字呈现。但,万事万物,唯变不变。因为亚信科技所处的行业和市场环境瞬息万变,在此领域内生存发展,企业必须快速反应,即时调整策略以应对变化。

 

 

激烈的市场竞争,对企业人才的“选、育、留”策略提出极高要求。“亚信科技一贯坚持‘人才是企业最宝贵财富’的理念,这是最大的前提。”在访谈中,庞白雁也分享了亚信科技的应对之道:

第一,内外兼修,汇智聚能储备人才。

近几年,亚信科技持续加大外部招聘力度,并通过雇主品牌建设、人才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式,吸引、发掘更多高端人才加入,为企业快速发展注入大量新鲜血液。对内,公司十分珍惜与企业共成长的优秀人才。他们既拥有专业技能,也与公司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。为此,公司制定重点培养专项,同时打通人才职业发展通道,为员工提供更大内部成长空间。此外,公司还非常重视员工内推和离职核心员工关怀与回流,这也是内外兼修的另一种诠释。

第二,赋能员工,扎实构筑人才基底。

关注员工在企业内持续成长同样十分重要。在岗培训(On the Job Training, OJT)是将员工日常工作与学习精进相结合的有效方式。在亚信科技,我们设有专门的“亚信学院”,为员工量身打造能力提升计划,提供持续、系统、多维度的全面培训。即使在疫情期间,员工也可随时上线完成必修课和选修课学习,实时充电,及时提升。

第三,适度倾斜,双重激励“塔尖人才”。

对于掌握专业技术的核心人才,亚信科技打出一套组合拳:一方面,制定有吸引力的薪酬福利方案以及长期激励政策,并在每年薪酬调整中向核心人才进行倾斜;另一方面,公司专门设立技术人才评级体系,员工一旦被评为技术 “黑带大师”,不但会得到丰厚的薪酬和激励,更会收获一份荣誉感和成就感。

庞白雁指出,企业的人才管理,是一个动态、进化的过程,没有所谓“最好”。我们需持续充实和完善管理制度,着力于人才成长和可持续发展。作为企业HR,要有预见性和前瞻性,想员工之未想,做员工之所求,甚至超过员工预期。

 

VUCA时代的HR之“道”:
真诚沟通,感悟人性

 

如今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,被称为乌卡(VUCA)时代,包含着:Volatility(易变性)、Uncertainty(不确定性)、Complexity(复杂性)和Ambiguity(模糊性)。

当企业内外部形势都在加速变化时,作为衔接企业与人才的重要角色,HR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,也更具挑战。

对于HR如何能更好地履行职责,起到推动企业发展、盘活第一生产力的作用,有着多年大型上市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庞白雁,给出她的建议:

第一,流程再造,成为伙伴。

像亚信科技这样有着28年发展历程的成熟型企业,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体系。但这并不意味着HR就此守成。因为市场和环境千变万化,社会文化与价值也在不断更迭。HR的重要任务之一,就是助力企业及时进行流程再造,并根据时代要求重塑体系,使之契合当下员工需求。这就要求HR真正立足业务角度,敏锐捕捉员工面临的实际问题和真实诉求,并能与之一起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,成为业务部门真正的partner。

第二,真诚交心,引起共鸣。

无论是为企业招募新人才,还是服务公司内部员工,对HR最重要的要求就是真诚。只有真诚敞开心扉,才能引起对方共鸣,吸引到与企业价值观契合的人才;只有真诚,才能赢得员工发自内心的尊重和认同。企业如果试图用各种所谓技巧去计算员工,既不符合HR职业道德,也非解决问题的明智之举。只有先真诚对待员工,让其产生认同和归属,才能使人才成为助推企业快速发展的引擎。

第三,专注于道,感悟人性。

做HR时间越长,越会发现,想做好HR,所谓“术”层面的管理方法和技巧并非最重要。反而是最本真、最核心的“道”才是关键。对HR而言,所谓“道”就是对人性的理解和参悟。一个好的HR,必须对人性有着很深的参透和感悟能力,并将其贯穿招聘、职业管理、员工激励等各个环节。

的确,只有当我们将目光放得更长远,从日常的琐碎中抽离出来、退后一步,才能看到最核心问题的真正答案,并因此,对生活和工作都生发出更多的敬畏之情。

对于这一点,有着多年职场经验的庞白雁也深有体会,她谈到:


“HR做得时间越久,越觉得如履薄冰。因为涉及人的事,没有小事。越是这样,越需要HR回归到最本真的内容——对人本身的关注。”

 

智能时代的卓越人才:
具备硬技能,更要软实力

 

麦肯锡的一项报告预计,到2030年,中国约有2.2亿劳动者可能因自动化技术的影响而变更职业,占到全球职业变更份额的36%。

在2019年瑞士达沃斯峰会上,领英联合创始人Allen Blue也指出,当下世界的职业变化越来越快,一个现在正在上高中的学生,等他大学毕业时,可能65%的职业需求已经不存在了。

面对这样的趋势,职场人又该如何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呢?

庞白雁从专业角度,定义在她眼中,未来最具竞争优势的卓越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:

她认为,在未来职场,人才的价值体现在两方面:一是硬性技能,比如专业、经验、学识等,需符合岗位硬性要求,精准做到人岗匹配。

但,只具备硬技能还远远不够,因为决定一个人成为卓越人才的关键因素,是软实力。

比如,团队协作力。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,没有哪一项工作能由一个人独立完成。一个好的团队合作者,必须开放协作,与别人形成合力。正如有句话,“优秀是闪耀自己,卓越是照亮别人”。

真正的人才,一定能照亮整个团队,引领整体成长。

 

 

另外,对行业和客户的深刻理解和认知、对工作结果的认真负责、对内外部协作的开放心态、对高效能和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,以及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的主动应对,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软性技能。

智能时代,硬性技能的半衰期在明显缩短,而软性技能则会持续增值。在具备硬技能的同时,能够不断提升软实力,既是如亚信科技等业内领先企业对未来人才的诉求,也是在越来越“内卷”的就业形势下,职场人的突围之道。

 

写在最后

管理学大师彼得·德鲁克在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》一书中指出,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,如果只维持今天的视野、今天的优点和今天的成就,就一定会丧失适应能力。一切都在变,只满足于今天,无法在变幻无常的明天生存。

而要想对未来具有适应性,最关键的一点,就是要“重视贡献”——将眼光放到外部,看看市场、别人需要的是什么,自己又能为他们贡献什么。只有外部,才是真正产生价值的地方。

作为中国领先的高科技企业,亚信科技正是将“关注客户、结果导向、开放协作、追求效能、拥抱变化”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,内化于心,外化于行,从而在瞬息万变的行业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突破,保持领先。

而对于职场人来讲,学会以“别人的需求”来定义和提高自身技能,也是获得机遇、体现价值的关键所在。